每年高考放榜时,几家欢喜几家愁,考后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查成绩了,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我们查成绩已经拥有了很多渠道,短信,电话,网页,微信公众号等等方式都可以。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没有通讯设备的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都是怎样查成绩的呢?这里我们以会试为例,因为古代的会试和我们现在的高考最为相似。
PART-01
科举放榜
从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到历经70年的高考,考试成绩的公布是所有考生最紧张的时刻。古代查询科举成绩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我们常说的“金榜题名”时的金榜看,第二种就是等通知。
每年放榜都是在春天,称为“春闱”,榜单贴在礼部贡院的外墙上,时间一般是在五更左右,也就是现在的凌晨三点到五点的时间。榜单一般用四张黄纸齐齐排开,上书礼部贡院四个字,然后从一甲第一名开始,往下排名,称为皇榜。
在唐朝时期,民风开放,读书人也比较豪放,到了放榜时刻,就聚拢在贡院外头,争先恐后挤过去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甚至曾有人不顾贡院墙上遍布的荆棘,直接爬过去把榜单撕了下来,我们可以看出考生们的心情与现代学子的心情可谓如出一辙。
到了明清时期,即使内心很关心成绩,但是也不会一窝蜂地挤在贡院外头,大部分都是让自己的书僮小厮等放榜,一旦发现自己少爷的名字,这些书僮就会连忙奔回家中报喜。
另一种“等”则主要针对外地的考生,他们一般考完就回家了,因为考试与放榜隔着一些时日,这类考生就是在家里等消息。如果考上了,主考官会专门差人去考生家里报喜,就像等高考短信一样,只不过是有人来家里通知你。
PART-02
金榜题名
古代人的科举究竟有多难考?纵览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应试者不计其数,新科状元也只不过649位罢了。许多名流千古的臣子、诗人,大都是科举几次才荣登金榜。
诗圣杜甫三次科举落榜,韩愈考了第四次才考中进士,孟郊四十六岁第三次赴京科考,才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当即写下一首《登科后》,表现出极欢喜的心情。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即使少年才子白居易,一生恃才傲物,竟然也不能免俗地在高中之后写下一首及第诗。
《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
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
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
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唐伯虎参加考试时曾受到主考官大学士梁储的赏识,之后唐伯虎写以诗表谢意。梁储惜才,把唐伯虎推荐给了主考官程敏政,由于唐伯虎考试前拜见过主考官,恰好他又考得非常的好,被人告发“泄题”。
《七律诗赠恩师梁储以表夺魁之志 》
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
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
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古代,科举考试后一旦高中状元,会披红挂彩、敲鼓呜金、骑马游街、前呼后拥,好不威风。官府会为高中及第后的学子举办盛大的庆祝宴会,“庆功宴”分为“文宴”和“武宴”,分别对应“文科”、“武科”。“文宴”有鹿鸣宴、琼林宴,“武宴”有鹰扬宴、会武宴,是古代著名的科举四宴,仪式感满满。
无论是古代科举,还是如今的高考,十年寒窗,学子们均是为了心中的梦想而战。科举放榜盛况和今日高考相似,学子们的期盼、激动、狂喜、失落等复杂难言的情绪是共感的。古往今来几千年的岁月,变的是社会环境与考试形式,不变的是无数青年投身于国家建设中的波澜壮阔。最后,祝所有高考考生查分顺利,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