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动态 > 取暖全靠“抖”?在没有棉袄、羽绒服的古代,是如何御寒的~

取暖全靠“抖”?在没有棉袄、羽绒服的古代,是如何御寒的~

时间:2021-11-19 来源:zcgj

如今的我们大可以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或是棉大衣,出门行走带上手套、围巾、暖宝宝,或者待在开着暖气或空调的室内静静“窝冬”。相比今天的幸福生活,古代人在没有暖气、空调的时代,是如何抵御严寒来保暖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道一二。


取暖全靠“抖”?在没有棉袄、羽绒服的古代,是如何御寒的~(图1)

最早冬衣·纸裘


“纸裘”,顾名思义,它是用楮、藤纸等纸张制作而成的衣物,自魏晋出现,至唐宋时期开始大规模在民间流行。


在唐宋两代,古人有一种特殊的御寒被服——纸被。纸被以藤纤维制成,与纸的成分大致相同,盖在身上拥为被衾,据说能起到防寒保暖的功效。南宋时期,朱熹曾经送给陆游一条纸被,陆游收到后非常高兴,特地写下两首答谢诗来向朱熹致以谢意,这就是《谢朱元晦寄纸被》二首:


木枕藜床席见经,卧看飘雪入窗棂。

布衾纸被元相似,只久高人为作铭。

——其一


纸被围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软於绵。

放翁用处君知否?绝胜蒲团夜坐禅。

——其二


取暖全靠“抖”?在没有棉袄、羽绒服的古代,是如何御寒的~(图2)

明|吴伟《流民图》(局部) 

大英博物馆


纸衣的原料一般由较厚而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有的染色,质地坚韧,揉皱之后相当耐穿,足以挡雨露风寒,而且透气性好,造价又低,所以很快便普及开来。据研究,唐代用楮麻等所造的皮纸,在控制一定厚度和打浆度条件下,其物理强度与透气度都适宜制造纸袄,而且价格相当便宜,是贫民寒士御寒的首选。到了宋代,纸衣的制作工艺有了进步,纸衣非常牢固,很难撕裂。






取暖全靠“抖”?在没有棉袄、羽绒服的古代,是如何御寒的~(图3)

御寒神器·蓑衣


古代冬天有多冷?大概可以用唐代诗人岑参的一句诗句形容“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那个没有暖气的年代,北风席卷大地,冰冻万里,如若再遭遇雨雪侵袭,出行举步维艰。


早在诗经中,就有了蓑衣的影子。《诗·小雅·无羊》中写道“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你的牧人来了,戴着蓑衣和斗笠。)它最早由蓑草编织而成,这类植物表面光滑,有较好的防水性。后来蓑草被棕麻代替,在防水的同时,能够挡风遮雨,保暖功效更为显著。


取暖全靠“抖”?在没有棉袄、羽绒服的古代,是如何御寒的~(图4)

五代十国|佚名 《雪渔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代蓑衣一般分上衣与下摆两个部分:上衣颇像古代妇女穿的坎肩,圆领口,对开襟,两翼略向上翘;下摆较为蓬松,上窄下宽,整体形状犹如蝴蝶。江上独钓的老翁,因穿着这件保暖的蓑衣,而抵御了呼啸而过的狂风,自如地垂钓。


唐代李欣《渔父歌》云:“白头何老人,蓑笠蔽其身,避世常不仕,钓鱼清江滨”;宋朝《尔雅翼》道:“袯襫以莎草为之,今人作笠,亦多编笋皮及箬叶为之;其台为衣,编之若甲,毵毵而垂,故雨顺注而下。”


渔民们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苏东坡陶醉于江南烟雨,只愿“一蓑烟雨任平生”。就连《红楼梦》中的宝玉小可爱,都要“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才肯出门……


取暖全靠“抖”?在没有棉袄、羽绒服的古代,是如何御寒的~(图5)

《红楼梦》剧照






取暖全靠“抖”?在没有棉袄、羽绒服的古代,是如何御寒的~(图6)

应试标志·麻衣


古代普通百姓们更常穿的是“粗布麻衣”。所谓“麻衣”,便是由苎麻纤维编制而成的布衣,其没有华丽的彩饰,且衣料厚重,收腰束腹。在冬季穿起来,密不透风。


不过,还有一类人尤爱麻衣,那便是古代读书求官的士人。唐末牛希济在《荐士论》中描写了一个场景: “郡国所送,群众千万,孟冬之月,集于京师,麻衣如雪,纷然满于九衢。”每年冬季开科之时,举子们便齐聚京城,一时“麻衣如雪”。


取暖全靠“抖”?在没有棉袄、羽绒服的古代,是如何御寒的~(图7)

明|仇英《观榜图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里的麻衣如雪,便是指那些穿着麻衣的考生,在寒冷萧瑟的冬天,起早贪黑,往衣袍外面罩上一件麻衣,便马不停蹄地赴京赶考。在唐朝,麻衣被视作应试举子的标志,从他们被州府举荐的那一刻起,便与麻衣“形影不离”。


有一位名叫宋济的进士,天天穿着麻衣,却屡次落第。别人就讥讽他: “白袍何纷纷?”宋济斗志昂扬地回应道:“为朱袍紫袍纷纷耳! ”(我穿着麻衣,苦读诗书,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穿上有品阶、有颜色的官服。)


麻衣色偏黄白,在唐朝服色品阶中属最低,人们称这些举子为“白衣公卿”“一品白衫”,一旦他们高中,便能立即脱去麻衣,穿上高级的官服。如若他们屡考不中,人们便会蔑称他们是“老麻衣”,名妓王苏苏曾嘲笑李标为“羸童瘦马老麻衣”。


取暖全靠“抖”?在没有棉袄、羽绒服的古代,是如何御寒的~(图8)

北宋|李成 《寒林骑驴图 (传)》(局部)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取暖全靠“抖”?在没有棉袄、羽绒服的古代,是如何御寒的~(图9)


争奇斗艳·斗篷


在清朝,斗篷是富贵人家的御寒首选。其实早在晋朝,就有了斗篷的雏形——“鹤氅”。它是由鹤羽制成的较为宽松的对襟外衣,腰处有一根束带。明朝,斗篷又称“月衣”,《长物志》中将其描述为“铺地如月,披之则如鹤氅。”


到了清代,斗篷大规模流行起来。它穿戴后的廓形像一个倒扣古钟,所以又称其为“一口钟,一裹圆”。无论男女老少,在冬天出门皆喜披着斗篷。这些斗篷的形制各异,有的镶金绣花,有的内衬皮毛,颜色不胜枚举。


取暖全靠“抖”?在没有棉袄、羽绒服的古代,是如何御寒的~(图10)

清|华嵒《天山积雪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如《红楼幻梦》中提及的,“翠兰泥斗篷”“着绿泥斗篷”“玫瑰紫哈喇斗篷”,清人邹韬《海上尘天影》中着墨描写的“鹅黄绉纱粉红边小狐皮斗篷”“秋香色地、桂杏连玄湖当大斗篷”,以及《花月痕》中的“采秋披件大红哆罗呢的斗篷”。斗篷的材质,从羽纱、哆罗到珍贵的动物皮草,无奇不有。


取暖全靠“抖”?在没有棉袄、羽绒服的古代,是如何御寒的~(图11)

《红楼梦》剧照






取暖全靠“抖”?在没有棉袄、羽绒服的古代,是如何御寒的~(图12)

面花的出现


汉朝,棉花就已经出现在东亚大陆上。《后汉书》里就有关于海南岛向汉武帝进贡棉花的记载。


唐朝的棉布衣服仍是珍品,特别在北方地区,更是物以稀为贵。以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的亲眼所见,晚唐时候的中国北方,棉花仅存在于富贵人家的花园里,被视为奇花异草,十分珍贵!


花都这么珍贵,衣服自然更贵。棉衣,在唐朝叫“白叠布”和“木棉裘”,穿来保暖御寒?自然是土豪的享受!


直到宋代,一位伟大女性的出现,给了棉花普及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她就是黄道婆。黄道婆出身贫寒,在屡受迫害之后,出逃南方,辗转到了海南岛。


取暖全靠“抖”?在没有棉袄、羽绒服的古代,是如何御寒的~(图13)


在这里,黄道婆学会了黎族人纺棉的技术,并将其与中原纺织技术结合。回到上海之后,黄道婆继续改进棉纺织技术,升级、开发新式纺车。由此,中国的棉纺织技术突飞猛进,同时极大带动了棉花种植的推广,才有了我们后来可以保暖的棉衣。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展厅设计公司设计的形式有哪些 高考放榜后!想与你聊聊古人是怎样查成绩的~ 给大家分享一下,博物馆设计功能具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企业会重视展馆设计? 给大家分享一下,企业展厅设计对公司的重要性 矿产多媒体展厅中要注意的要素 给大家分享几个展厅设计的设计原则(二) 多媒体展厅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北京展馆设计公司在展会中的角色是什么 数字化博物馆设计提升观众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