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位于临港新片区,靠近地铁16号线滴水湖站,占地面积约5.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该馆打造了“家园”“宇宙”“征程”三大主题展区,以及“中华问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等特色展区。300余件展品中,原创比例高达85%,互动展品占比50%以上。
“三体”结构造型独特 多角度展现建筑之美 ↑ 球幕影院 上海天文馆以“连接人与宇宙”为设计理念,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为使命,以“为人们塑造完整的宇宙观”为愿景,鼓励人们感受星空、理解宇宙、思索未来。 ↑ 圆洞天窗 上海天文馆独特的建筑设计,源自对于轨道运动的形式化抽象,不仅展现了天文学概念,而且可以真实追踪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使整个建筑成为一件可以表现时间流逝的大型天文仪器,特别是夏至前后,光影与地面标记的重合成为一种节气的标志。整个建筑成为连接人和宇宙的工具,成为具有开创性的博物馆体验。 ↑ 星空探索营 精美展陈精彩亮相 多形式呈现展示之新 全馆运用精心设计的环境氛围、灯光音效和高仿真场景模拟手段,构建沉浸式宇宙空间体验环境;采用体感互动、数据可视化、AR、VR、生物识别等各类先进的展示手段,集视、听、触于一体,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感官,带领他们在神秘美丽、铭刻心动的时空意境中,获得全新的宇宙探索体验。在300余件展品中,原创比例高达85%,互动展品占比50%以上。 一流收藏集中展示 多层次感受馆藏之特 主展区亮点展项 1.家园 — 仰望星空 观众步入家园展区,立即就被一种神秘的星空氛围所震撼,整个展区整体笼罩在一片星空之下,走进展区就像走进了星光灿烂的太空世界。观众们在这里首先可以了解星空与神话传说的关联,了解世界各个民族关于星空的神话传说。进入光学天象厅,邂逅真正久违了的迷人星空,看看12星座和88星座是什么含义,看看夜空中的行星怎样运行,当然最重要的,别忘了看看真正的银河是何其璀璨! 2.家园 — 日地月 走出迷人的天象厅,我们最熟悉的地球、月球和太阳以巨大的尺度出现在你的面前。外部直径20米的天象厅外层被投影成地球的形态,交替展现从太空中看地球的景象,以及反映地球45亿年地质演化史的短片;地球的旁边是巨大的月球模型,其大小与“大地球”的比例关系正是真实的地球和月球的比例关系,其表面特征则是根据嫦娥探月等航天探索获得的真实数据进行构建的,细节几可乱真;更远一些,一个巨大的投影屏展现的是太空卫星拍摄的日面物质抛射的壮观场景,带给观众对太阳不一样的理解。欣赏壮观的场景之余,日、月、地更多的科学知识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值得您来细细品味。 3.家园 — 银河画卷 4.家园 — 飞越银河系 银河画卷巨幅大屏幕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精彩的动感剧场—“飞越银河系”,你将驾驶一台可以拥有6自由度的动感太空飞船,飞越银河超大质量黑洞,探索银河边缘的外星文明,紧张刺激的宇宙之旅等待着你。然而,这个项目需要网络预约,紧张的秒杀抢票可能更加刺激! 5.宇宙 — 星际穿越 6.宇宙 — 宇宙大年历 7.宇宙 — 引力、时空弯曲与黑洞 8.宇宙 — 假如剧场 9.征程 — 星河灿烂 10.征程 — 嫦娥探月 宏大的场景,带你步入伟大的航天时代。你在“飞天”主题区,将会拥抱全世界对于飞天航行的共同梦想,了解一代代宇宙先驱们尝试离开地球、迈向太空的光荣历程。嫦娥探月是“飞天”主题区的一处亮点,展现嫦娥五号和玉兔号在月球上工作的动态场景,不仅能从月面上欣赏地球的升起,还能带上AR眼镜去体会月球漫步的感觉。 11.征程 — 天和号核心舱 这个庞然大物就是今年4月29日成功发射的天和号核心舱1:1仿真模型,同时完整的天宫号太空舱整体模型吊挂在头顶,演示与天舟号的交会对接。面对巨大的天和号核心舱,你是不是会有一种感动和自豪。更加吸引人的是,你还可以走进这个核心舱,去真实地看一看宇航员们未来可能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的场景,他们的起居、健身、洗浴、饮食,各种好奇,都在那里等着你。 12.征程 — 未解之谜
(一)“天降奇石”——珍稀陨石集锦
1、长兴陨石
1964年坠落于上海长兴岛前卫农场,是上海地区唯一一次目击陨石。天文馆收藏的是其中最大的一块。这块陨石当时砸穿了一个农舍,还将农舍下的地面撞出了一个直径半米的大坑。陨石表面包裹一层黑色熔壳,并留有气印和熔流纹。本馆藏品重量:21.4千克。
2、曼桂陨石坑
2018年6月1日晚,云南西双版纳发生了一次陨石雨,数百块陨石散落勐遮镇一带,这些陨石被正式命名为曼桂陨石。其中最大的一块坠落于曼桂村一茶园里,在地面形成了一个直径13厘米、深25厘米的小型陨石撞击洞。上海科技馆首次成功获得了火流星目击视频、陨石主体回收、“陨石坑”取样回收的全过程实证记录。从曼桂陨石坑中回收的重1.228千克曼桂陨石也同步展出。
(二)“天文遗珍”——馆藏天文文物
在天文类文物方面,上海天文馆也征集了众多珍贵的文物藏品,总数超过120件/套。影响世界科学发展的著名科学家如牛顿、第谷、开普勒、伽利略、惠更斯等天文大师的原版著作都将在馆内展出。其中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文版第一版(1729年)惊艳亮相,伽利略的第一台折射望远镜和牛顿的第一台反射望远镜的高仿复制品出自国外工匠大师之手,让观众一睹曾经改变人类宇宙观的科学仪器之风采;而精美的《和谐大宇宙》星图,以及欧洲早期各种天球仪和望远镜,更将带领观众步入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殿堂。
1、艾萨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文第一版,1729年版
历史上最重要的物理学著作,书中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实验力学的重大发现,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其影响遍及经典自然科学几乎所有领域。其面世标志着17世纪科学革命的顶点,并为近代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2、约翰内斯•开普勒《鲁道夫星表》,1627年版
开普勒继承第谷的观测数据编写了这份著名的星历表,星表以日心说为基础,按照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编制,列出了1005颗恒星的位置,恒星位置精度在1角分以内,并且包含了对大气折射的修正。为了纪念作者曾经的赞助者,该星表被命名为《鲁道夫星表》。
(三)“科学与艺术”——艺术装置
1、大型不锈钢雕塑《宇宙》
日本艺术家:多田美波(Minami Tada)
地点:1夹层休息区。
简介:利用镜面不锈钢材料反射周围环境的各种光线,表面的凹凸起伏产生变化炫目的光,激发出丰富的幻想。
2、大型综合材料作品(3幅)《诞生—光明—耀灭》
中国艺术家:瞿倩梅
地点:1夹层休息区。
简介:采用特殊的绘画材料,运用坦培拉绘画技法,将恒星的核聚变反应(诞生)、持续燃烧(光明)、坍塌过程(耀灭),通过画面营造出亦真亦幻,似实非虚的效果。